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江楚雅
造船業景氣度持續攀升,中國船舶動力行業龍頭中國動力(600482.SH)業績高增。
近日,中國動力發布的2025年一季報顯示,報告期,公司營業收入123.11億元,同比增長7.98%;凈利潤為3.96億元,同比增長348.96%;扣非凈利潤為3.75億元,同比增長600.41%。公司表示,業績增長主要受益于全球船舶市場高景氣周期。
中國動力通過加大研發投入、聚焦科技創新,在船舶動力領域構建起堅實的技術壁壘。2020年—2024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8.15億元、14.70億元、16.76億元、21.09億元、24.43億元,五年研發費用達85.13億元。
一季度凈利增348.96%
2024年以來,全球船舶業呈現高景氣發展態勢。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2024年,我國造船完工量達4818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3.8%;新接訂單量1130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8.8%;手持訂單量2087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49.7%。以上三大指標以載重噸計分別占全球市場的55.7%、74.1%和63.1%,連續15年穩居全球第一。
作為中國船舶集團旗下唯一動力業務資本運作平臺,中國動力深度受益行業紅利,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516.97億元,同比增長14.62%;凈利潤13.91億元,同比增長78.43%。
進入2025年,公司延續增長態勢,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23.11億元,同比增長7.98%;凈利潤3.96億元,同比增長348.96%;扣非凈利潤3.75億元,同比增長600.41%。
對此,公司稱,報告期內,全球船舶市場景氣度持續上升,柴油機板塊子公司產銷量同比大幅增長,交付訂單增加,合同結算增加,且公司通過實施“成本工程”降本增效,毛利率得到提升,利潤空間擴大。
中國動力前身為風帆股份,2016年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后更名,并逐步整合中船重工、中國重工等集團內動力資產,形成涵蓋燃氣動力、蒸汽動力、化學動力、全電動力、柴油機動力、熱氣機動力、核動力(設備)及機電配套的完整動力產業鏈。
近年來,公司通過收購火炬科技、陜柴重工、廣瀚動力等企業股權,進一步強化業務協同。2024年10月,公司公告稱,擬收購中船工業集團持有的中船柴油機16.51%股權,交易完成后持股比例將提升至68.37%,旨在補足柴油機業務研發、營銷售后等產業鏈短板。
密集的資本運作并未拖累現金流表現。2025年一季度,公司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22.08億元,同比增長14.8%。
加碼研發固牢技術壁壘
中國動力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通過加大研發投入、聚焦科技創新,在船舶動力領域構建起堅實的技術壁壘。2020年—2024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8.15億元、14.70億元、16.76億元、21.09億元、24.43億元,五年累計達85.13億元。
依托中國船舶集團及科研院所資源,公司構建起“軍用技術民用化”的創新體系,在綠色能源、智能控制等領域實現多項突破。在綠色動力技術領域,完成全球首臺甲醇—柴油雙燃料低速機原型機臺架試驗,氮氧化物排放較IMO Tier III標準降低40%;2024年上半年交付國內首臺甲醇雙燃料低速發動機,2025年一季度船用雙燃料低速機訂單功率同比增長119.34%。
在智能控制系統領域,公司開發基于數字孿生的動力系統健康管理平臺,故障預測準確率提升至92%,實現動力系統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新能源裝備領域,交付全球首臺16MW級張力腿浮式風電平臺動力定位系統,年發電量超5億度。
同時,中國動力積極推動技術成果產業化,LNG動力系統、氨燃料發動機、智能控制系統等產品已進入國際市場,與卡塔爾能源、挪威Yara等國際巨頭建立合作。2024年,公司雙燃料發動機訂單量同比大幅增長,國際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
面對航運業綠色轉型趨勢,中國動力持續深化低碳零碳燃料主機技術研發,加快甲醇、氨燃料發動機產業化進程,并依托數字孿生、智能控制等前沿技術,構建“綠色動力+智能系統”雙輪驅動的競爭壁壘,鞏固全球船舶動力領域領先地位。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