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李璟
4月26日是第25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一年一度的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如期而至,今年的宣傳周主題為“知識產權與人工智能”。
近年來,我國積極回應人工智能新領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需要,深入推進人工智能領域知識產權制度創新,為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和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供給。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的最大擁有國,在全球占比達60%。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知識產權創造質量更高、運用效益更好、保護力度更大。全年授權發明專利104.5萬件,核準注冊商標478.1萬件,登記著作權1063.1萬件,認定地理標志產品36個;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數量達到26個,連續兩年位居世界各國之首;企業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達到53.3%,連續6年保持增長。
過去一年,中國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引擎,在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服務及國際合作領域取得顯著成效,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注入強勁動能,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邁出新的步伐。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效顯著
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是我國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我國排名提升至第11位,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數量達到26個,連續兩年位居世界各國之首。
從知識產權運用效益來看,2024年,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全面推進,完成全國2700余所高校和科研機構134.9萬件存量專利盤點和價值分析。企業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達到53.3%。專利密集型產業(2023年)增加值達到16.87萬億元,占GDP比重達13.04%。版權產業(2023年)增加值達到9.38萬億元,占GDP比重達7.44%。地理標志產品直接年產值超過9600億元。知識產權使用費年進出口額達3987.1億元,同比增長5.9%。
值得關注的是,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目前,我國人工智能領域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中國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的最大擁有國,在全球占比達60%。
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及時修改完善《專利審查指南》,發布《人工智能相關發明專利申請指引》,積極探索國家層面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回應和解決了有關人工智能專利申請主體、保護客體、審查標準等熱點問題。聚焦人工智能重點領域,為相關專利申請提供快速審查服務,嚴厲打擊搶注“DeepSeek”等相關商標申請行為,持續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護航人工智能領域科技創新。
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面向未來,將積極推動知識產權與人工智能共生演進、雙向賦能、融合發展。一方面,持續推進人工智能相關知識產權制度創新,加快建立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為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另一方面,提高人工智能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水平,健全知識產權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作體系,加大人工智能領域專利申請按需審查服務力度,做好相關發明專利分析預警和導航服務,指導建設人工智能領域專利池,深入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促進更多人工智能領域專利從實驗室走向產業鏈,賦能相關產業發展。
保護加碼持續凈化市場秩序
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更大,全國市場監管部門查辦知識產權違法案件4.4萬件;全國知識產權系統辦理專利侵權糾紛行政案件7.2萬件,指導管理的調解組織受理知識產權糾紛調解案件近14萬件;各級版權執法部門查辦實體市場侵權盜版案件3219件,刪除侵權盜版鏈接362萬條;全國海關查扣進出口侵權嫌疑貨物4.1萬批次,核準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備案2.2萬件;各級法院審結知識產權案件54.4萬件;全國檢察機關起訴侵犯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和商業秘密等犯罪2.1萬人;全國公安機關偵辦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偽劣商品犯罪案件3.7萬起。
當前,知識產權領域侵權易發多發現象仍一定程度存在,犯罪行為呈現新型化、復雜化、高技術化等特點,社會各界創新創作主體對加強知識產權刑事保護的需求日益強烈。
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圍繞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今年制定了系統化的落實舉措。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持續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加快推動《商標法》新一輪修改進程,著力從制度層面解決商標領域存在的惡意搶注、惡意無效、商標囤積等問題,保障市場運行。深入實施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工程,研究制定進一步高質量推進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工作的政策文件,推動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完善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加強海外維權援助,助力我國企業出海。強化知識產權源頭保護,嚴把專利審查授權關,加強創造性標準評價,繼續推動發明專利平均審查周期再壓減至15個月。
在知識產權運用方面,深入實施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持續盤活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推動更多專利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鏈;完善知識產權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作機制,助力提高研發效率;積極穩妥發展知識產權金融,統籌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證券化、保險等工作,助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積極推進商標品牌建設,推進實施商標品牌價值提升行動,加強對品牌經濟的支撐。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