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在貿易保護主義和地緣政治風險的雙重“陰云”之下,全球貿易在5月仍舊出現好轉跡象。日前,標普全球市場情報公司編制的全球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全球貿易在5月創下2022年3月以來連續第二個月高于50——高于50則意味著全球貿易處于擴張范疇。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內,全球商品和服務出口訂單處于低于50的下跌范疇。
具體而言,經季節調整的5月份全球PMI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0.6,與4月份持平。該數據在今年2月和3月分別為49.6和49.8。其中,服務貿易繼續引領全球貿易增長。與制造業相比,5月份服務業的出口業務擴張速度繼續加快。盡管5月份的增速較4月份有所放緩,但仍高于近12個月平均水平。在此背景下,5月份全球服務業活動增長加快,增速創一年來的最高水平。另外,5月份出口業務擴張的最大“功臣”在于軟件和服務業,其次是運輸和保險業。
同時,5月份,包括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化工和食品飲料在內的各個制造業的出口也出現了強勁增長。5月份,新出口訂單指數連續第二個月高于50.0,這與前兩年大部分時間商品貿易下滑形成鮮明對比。有跡象顯示,在優質生產商努力重建庫存的支持下,需求狀況好轉提振了全球貿易。根據全球PMI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數,盡管企業的采購水平不斷上升,但供應鏈壓力仍然很小。
從地區來看,新興市場在5月份再次引領全球出口擴張。盡管新興市場出口業務擴張速度放緩至3個月低點,但仍是過去3年最強勁增長力量之一,其受到制造業和服務業出口訂單上升的支撐。另外,發達市場的貿易狀況在5月份已接近企穩。發達市場出口訂單的下降幅度很小,而且是近兩年下滑周期中最慢的。這使新興市場和發達市場這兩個區域之間的差距降至6個月來最小,表明貿易條件在某些區域出現趨同跡象。
在5月份全球制造業新出口訂單排名中,印度繼續保持領先地位。隨著來自非洲、亞洲、美洲、歐洲和中東的新工作崗位增加,印度5月份制造業新訂單增長速度達到逾13年來最快之一。
緊隨其后的是美國,在追蹤的發達國家中,美國的商品出口訂單增長最為強勁。此外,美國新出口訂單增速為兩年來最高,這主要得益于亞洲、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需求有所改善。多個北亞經濟體的新出口訂單也持續增長。然而,部分地區的制造業出口狀況仍舊低迷,尤其是歐盟、英國和加拿大。日本的出口繼續下降,盡管降幅是過去兩年有記錄以來最小的。
總體來看,隨著2023年底全球通脹壓力有所減弱,主要發達經濟體開始釋放降息信號,進入2024年后全球貿易前景改善,一季度增速有所回升。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先后發布報告預計,2024年全球貿易增速有望實現反彈。專家表示,雖然全球貿易復蘇態勢持續改善,多家國際機構看好全球貿易前景。但由于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增長前景不明、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地緣緊張局勢增加供應鏈延遲風險等因素,未來的全球貿易復蘇之路仍舊存在荊棘。(金融時報)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