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當前,印度尼西亞的數字經濟呈現快速發展勢頭。印尼經濟統籌部長艾爾朗加·哈爾塔托11月21日表示,印尼2023年數字經濟價值有望達到800億美元,超過去年770億美元的規模。
數字化轉型是印尼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和實現“黃金印尼2045愿景”的重要支柱之一。佐科政府執政以來大力推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新建通信基站8100個,聯網超過12000公里;規劃建設數字中心,以滿足互聯網和數據流量激增的需求;鼓勵中小微企業積極參與數字化。印尼還于今年6月發射SATRIA-1多功能通信衛星,為3T地區(即弱勢地區、前沿地區和最外圍地區)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
同時,印尼通信和信息技術部推出覆蓋2200萬人口的數字掃盲計劃,加快提升農村地區人口的數字素養,縮小數字鴻溝。
哈爾塔托表示,未來幾年印尼數字經濟的價值將繼續增長。目前,印尼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8.19%,擁有超過2500家初創企業,是東南亞數字經濟規模最大的國家。印尼2022年數字經濟價值占東南亞地區的近40%,增長速度達22%,高于東南亞國家平均水平。
盡管如此,印尼的數字經濟仍面臨巨大挑戰,涉及法律、人才、基礎設施、數字化興趣等眾多方面。
首先是法律問題。印尼通信與信息技術部長布迪·阿里·賽蒂亞迪最近表示,印尼的電子信息和交易法需要修訂,以適應現在的發展需求。該法在2008年首次批準后,曾于2016年進行第一次修訂,目前正在第二次修訂中。他在印尼議會第一委員會的討論會上指出,該法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一些規范存在多種解釋,各地不盡相同;對互聯網用戶保護不夠,存在較大風險等。
其次是數字人才問題。根據預測,印尼到2030年將需要900萬數字人才,但目前的人才培養和數字掃盲計劃還難以滿足發展需要。印尼通信與信息技術部副部長內扎爾·帕特里亞表示,數字掃盲計劃覆蓋的人口到2025年將增加到3000萬人,但這一數字距離最初設定的5000萬人的目標仍相去甚遠。
印尼電信網絡提供商協會認為,政府當前開展的數字掃盲資助仍然很少,應重新評估該項目的融資形式,以確保用于數字掃盲的資金能夠得到更好回報。印尼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協會則認為,數字培訓應涵蓋每一個人,而不只是針對某些階層,應在學校開設數字素養課程,以確保印尼中小微企業的數字化能夠更加均勻分布。
印尼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協會主席穆罕默德·阿里夫·安賈同時表示,印尼現有的許多數字人才并不理想,許多商業參與者雖然在利用數字平臺,比如進行了注冊,但卻不知道如何利用平臺來進行宣傳和推銷。
再次是網速慢的問題。目前,印尼的網速在東盟10個國家中排名第9位,而在世界上則排名第98位。
印尼電信政策和監管研究中心秘書長里德萬·厄芬迪表示,印尼正努力從3個方面提升互聯網速度,即增加基站密度、增加運營商擁有的頻率數量和實施新技術。厄芬迪表示,僅靠增加基站密度并不能實現速度最佳,需要政府考慮增加運營商擁有的頻率,而在過去3年里,政府很少進行頻率拍賣。剩下的是應用新技術,即5G技術,但按政府現有的拍賣方式,很少有運營商能夠支付得起這筆費用。
最后是數字化興趣問題。印尼擁有數千萬中小微企業,在國民經濟和就業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許多中小微企業對數字化的興趣仍然不高。印尼國立教育大學教授拉卡·蘇爾達納表示,中小微企業學習信息和通信技術的興趣較低,是中小微企業數字化的障礙。
(經濟日報)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