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當地時間20日,世貿組織(WTO)最新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中間產品(IG)出口同比下降 8%,降至2.3萬億美元。
這一趨勢延續了自去年以來的低迷態勢,原因是商品價格停滯不前,以及高通脹和高利率導致全球消費需求明顯萎縮。數據顯示,下滑現象影響到全球所有地區和大多數 IG產品類別。不過可以看到,全球IG貿易前三名國家仍為中國、德國和美國。
IG指用于生產最終產品的投入產品,是全球供應鏈活動的指標。WTO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所有地區的IG都出現同比下降。其中,亞洲下降13%,其次是非洲(-12%)、北美洲(-8%)、中南美洲(-8%)和歐洲(-2%)。
WTO數據顯示,環比看,中南美洲的出口與2023年第一季度相比增幅最大,達到 14%。這主要歸功于巴西的季節性大豆出口,其主要目的地是中國,出口額達153億美元。由于阿根廷遭遇干旱,巴西在第二季度還向阿根廷供應了價值13億美元的大豆,而去年同期為零。
與此同時,各地區IG出口的環比降幅最大的是北美洲,下降幅度達3%,為2970億美元。歐洲的IG出口在第二季度也下降了 2%。
不過,在所有類別的IG出口在第二季度都同比下降之時,運輸零部件和附件類中間產品增長了13%。
WTO報告顯示,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鋰離子電池出口(同比增長 40%)受到全球電動汽車生產加速的推動。其他各類IG產品的出口則均有所下降:其他工業用品(-14%)、食品和飲料(-9%)、除運輸設備外的零部件(-8%)以及礦石和寶石(-1%)。
11月10日,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公布數據顯示,10月,我國動力和儲能電池合計出口14.5億瓦時(GWh),環比增長9.1%,占當月銷量19.4%。其中動力電池出口11.5GWh,占比78.9%,環比增長3.8%,同比增長34.0%。儲能電池出口3.1GWh,占比21.1%,環比增長34.9%。1—10月,我國動力和儲能電池合計累計出口達115.7GWh,占前10月累計銷量20.8%。其中,動力電池累計出口101.2GWh,占比87.5%,累計同比增長105.4%;儲能電池累計出口14.5GWh,占比12.5%。
與全球IG貿易流量類似但是,各地區內部的IG貿易在今年第二季度也出現了下降。與前幾個季度一樣,亞洲內部IG貿易(通常被稱為 "亞洲工廠")受全球需求減少的影響最大,同比下降16%。北美內部的IG貿易受到的影響最小,僅下降了2%。非洲(-37%)、歐洲(-4%)、南美洲和中美洲(-4%)的區域內IG貿易也有所下降。
WTO數據顯示,實際上大多數區域間貿易在第二季度同樣出現萎縮。不過,歐洲對亞洲和美洲的出口有所增長,同比增幅分別為 5%和1%—2%。黃金出口的增長支撐了歐洲對亞洲的出口。
(第一財經日報)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