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 雷靜 整理
日本不顧國際社會強烈反對,24日啟動了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的排海。
按照東電公司的排海計劃,接下來的17天,東電公司將每天排放約460噸核污染水,之后逐漸增加排放量。東電公司2023年度計劃排放3萬余噸核污染水,相當于排空30個儲水罐。
外交部: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
8月24日,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排海,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日方停止這一錯誤行為。
日本福島核污染水處置是重大的核安全問題,具有跨國界影響,絕不是日本一家的私事。自人類和平利用核能以來,人為向海洋排放核事故污染水沒有先例,也沒有公認的處置標準。12年前發生的福島核事故已經造成嚴重災難,向海洋釋放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質。日方不應出于一己之私利,給當地民眾乃至世界人民造成二次傷害。
日本政府沒有證明排海決定的正當合法性,沒有證明核污染水凈化裝置的長期可靠性,沒有證明核污染水數據的真實準確性,沒有證明排海對海洋環境和人類健康安全無害,沒有證明監測方案的完善性和有效性,也沒有同利益攸關方充分協商。海洋是全人類的共同財產,強行啟動向海洋排放福島核污染水,屬無視國際公共利益的極端自私和不負責任之舉。日方所作所為是將風險轉嫁給全世界,將傷痛延續給人類的子孫后代,成為生態環境破壞者和全球海洋污染者,侵犯各國人民健康權、發展權和環境權,違背自身道義責任和國際法義務。日方將核污染水一排了之,同時也將自己置于國際被告席,必將長期受到國際社會譴責。
海關總署: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
對于日本政府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依據我國法律法規和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規定,海關總署決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
海關總署公告顯示,為全面防范日本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對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風險,保護中國消費者健康,確保進口食品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食品安全管理辦法》有關規定,以及世界貿易組織《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有關規定,海關總署決定對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采取緊急措施,即日起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
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負責人表示,中國海關高度關注日方此舉對日本輸華食品農產品帶來的放射性污染風險。通過持續開展對日本食品放射性污染風險的評估,在嚴格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對從日本進口食品采取了強化監管措施。接下來,海關總署將持續關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情況,視情動態調整有關監管措施,防范核污染水排海對我國國民健康、食品安全帶來的風險。
市場監管總局:加大水產品及食鹽監管力度
針對日本啟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市場監管總局表示,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嚴禁食品生產經營者采購、使用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加工食品、制作餐食或進行銷售。
市場監管總局在前期對進口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整治的基礎上,部署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監管力度,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嚴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及進口食品相關規定,嚴禁食品生產經營者采購、使用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含食用水生動物,下同)加工食品、制作餐食或進行銷售(含網絡銷售),加強市場銷售進口水產品食品安全抽檢監測,發現相關違法行為的,嚴格依法予以查處。同時,市場監管總局部署各地加強食鹽價格監測,強化分析預警,建立與相關互聯網平臺“直通車”機制,及時掌握價格異常波動信息和違法行為線索。加大價格監管執法力度,嚴查囤積居奇、捏造散布漲價信息等哄抬價格違法行為,及時公布典型案例。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