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記者 江楚雅
老牌房企遠洋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3377HK,下稱“遠洋集團”)提出“三年沖刺2000億規模”。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為了增加規模,遠洋集團開始增加財務杠桿。截至2018年6月30日,遠洋集團資產達到2192億元,較去年同期上漲14.22%,其負債達到1571億元,較去年同期上漲17.94%,凈負債率約為76%,較2017年12月31日的62%增長了14個百分點。今年總負債接近兩千億。
此外,在去地產化浪潮下,2016年,“遠洋地產”正式更名為“遠洋集團”。與此同時,該集團宣布要走多元化發展道路。不過從各業務對營業總額的貢獻占比來看,物業開發業務依然保持著最大的貢獻,占比為84%。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對長江商報記者表示,遠洋凈負債率較2017年有所升高,但仍明顯低于行業水平均值125%。對遠洋來說未來均衡布局一二線城市以及進入三線城市,是規模發展和平衡的保障。
投資活動現金連續三年凈流出
遠洋集團公告顯示,2018年1月到11月,遠洋集團的累積協議銷售額已達927.9億元,比去年同期上升48%;累積協議銷售樓面面積約436.1萬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長32%;累積協議銷售均價為每平方米約2.13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
為了增加規模,遠洋也開始增加財務杠桿。截至6月30日,遠洋集團資產達到2192億元,較2017年同期上漲14.22%,其負債達到1571億元,較2017年同期上漲17.94%,長江商報記者粗略計算,遠洋集團2018年總負債接近2000億。凈負債率約為76%,較2017年12月31日的62%增長了14個百分點,2015年—2017年遠洋集團該項數據分別為67.48%、67.39%、69.40%。
億翰智庫認為,由于公司正處于迅速發展期,遠洋集團負債率持續上升,凈負債率為76.5%;貨幣資金233.64億元,同比增長10%;現金短債比為1.5,雖然較于2017年底有所下降,但短期內償債壓力依然很小。
融資方面,2018年上半年,因當前行業融資渠道收緊、融資成本普遍提高,集團加權平均利率由5.07%上升至5.26%,出現小幅上升。
年報數據顯示,2015—2017年,遠洋集團經營活動產生現金凈流量分別為52.43億元、189.72億元、-12.22億元,而其投資活動產生現金凈流量分別為-91.26億元、-14.62億元、-29.04億元,連續多年呈凈流出態勢。據悉,遠洋集團期末現金余額達258.14億元,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207.66億元。
事實上,長江商報記者梳理遠洋近年經營業績發現處于穩步增長狀態,2014-2017年合約銷售金額為360億元,421.2億元,526.1億元,705億元,同比上年增長率分別為2%,17%,25%,34%,行業排名分別為18,18,22,30名。
不過,2018年上半年遠洋集團營收、利潤出現了罕見的同步下跌,報告期內,遠洋營業額為人民幣153.76億元,較2017年同期下降11%。毛利為人民幣36.15億元,較2017年同期下降5%,毛利率為24%,較2017年同期上升2個百分點。凈利為人民幣23.3億元,較2017年同期下滑12.53%。
物業開發業務收入占營收84%
進入白銀時代,轉型和變革成為行業共識,住宅開發為主業的黃金時代成為歷史,所有企業面臨重新出發、重新創業的挑戰。
2016年,“遠洋地產”正式更名為“遠洋集團”。宣布未來只會投入40%的權益資本到住宅項目上,其余的60%則分別配比在商業地產、房地產金融和物業服務和養老服務業務上,開啟多元化發展,加速布局養老、長租公寓、物流、聯合辦公、健康等領域。
房地產金融化是遠洋近年來一直側重探索的業務。2018年12月13日,該公司以北京的遠洋未來廣場、遠洋山水未來匯,以及位于天津的遠洋未來廣場三個項目作底層資產,發行規模為32.03億元的ABS產品。12月23日其公告稱53.8億元出售遠洋光華國際寫字樓。近期通過物業基金、類REITs等金融手段,已累計將旗下四個商業項目套現約85.83億元。
對此,遠洋表示,隨著投資物業體量的不斷擴大,集團正在形成和建立針對商業地產的“投資、運營、增值、退出”的閉合資本運作模式。截至目前,遠洋持有性物業規模已達到360萬平方米,主要位于北京、上海、武漢等核心城市的優質地段。
嚴躍進認為,對于金融業務來說,應該說這兩年在去杠桿的情況下,金融產業其實是受到沖擊的,這實際上也是審時度勢,進而業務調整的一個考慮。當然此類調整后,也說明遠洋更側重在金融、資金等領域進行發力,這和當前金融產業發展機會較多是有關的,這利好此類企業新產業的健康發展。
在養老地產方面,由于養老地產是被遠洋寄予厚望的領域,遠洋積極進行跨界合作,與中國人壽等企業探索養老領域商業模式的可能性。
在長租公寓方面,遠洋積極響應市場需求和國家政策參與租賃項目。旗下品牌“邦舍”在北京、大連、杭州、深圳、廣州五個城市落地,已運營超過1000間公寓,2018年長租公寓計劃的儲備量要增至1.4萬間,2020年達10萬間,未來將會在一線城市與核心二線城市籌備開展多個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遠洋方面不止一次表示過,“除了開發主業,在其他幾個業務領域都已具備獨立發展的能力。”但數據得出的結果,卻未能佐證這一點。從業務構成看,一直強調多元化布局的該公司,物業開發業務依然保持著最大的貢獻。
2018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從各業務對營業總額的貢獻占比來看,上半年來自物業開發業務的結算收入比例高達84%。
遠洋集團2018年上半年物業開發業務的營業額為129.55億元,較2017年同期的151.80億元同比下降15%,主要由于受階段性結轉節奏影響上半年項目交付數量下降。物業管理業務營收達到5.94億元,物業投資業務營收墊底,僅5.42億元,其他房地產相關業務也僅實現營收12.85億元。
“養老產業面臨著資金沉淀、開發周期長等不利因素,長租公寓頻頻發生關店倒閉,發展前景并不清晰。”嚴躍進對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除住宅主業服務,養老產業、長租公寓等其他業務短時期內仍難當大任。
堅持全國布局深耕五大城市群
遠洋集團在2018年明顯加快了擴儲的步伐,截至6月末已購入39幅土地及1個成熟項目,總土地儲備達3918.7萬平方米,同比上升15%,而土地儲備應占權益部分則上升12.2%至2106.2萬平方米。
在土儲的區域分布中,東北區域的比重逐步降低,其他地區則略有上漲。2018年上半年,遠洋集團繼續堅持加快全國布局、深耕五大城市群的策略,成功進入臺州、茂名等新城,為2018年下半年乃至未來數年的業績實現奠定了基礎。
機構數據顯示,遠洋地產2018年上半年拿地金額為73.5億元,大幅低于主流房企數據均值。2018年上半年遠洋地產拿地面積為79.03萬平方米,拿地力度斷崖式下滑,而2017年全年拿地為1311.9萬平方米。
在擴張戰略上,2010年,遠洋地產積極拓展二三線城市,計劃五年拓展全國。目前遠洋地產在全國擁有超過38個分別處于不同開發階段的開發項目。2018年上半年,遠洋地產按建筑面積計算的土地儲備約1442萬平方米,其中約80%位于環渤海灣地區。
不過,二三線城市布局一度帶來規模上的增長,賣得多卻沒能掙得更多,遠洋在2014年便開始全線退出三四線市場,項目走低價銷售路線,直接導致利潤下降。當年年報顯示,2014年遠洋銷售額增長12%,營業額增長25%。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