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訊(記者 江楚雅)中國指數研究院昨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到7月,全國300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為23225億元,同比增加約23%。
不過,由于樓市調控政策持續,前7月各線城市土地市場普遍出現了流標或者底價成交的現象,即使成交的地塊中,低溢價率成為常態。7月全國多城土地流拍,數量超去年同期2倍。
中國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對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對于當前流標的現象,也說明土地市場是有所降溫的,這和部分房企理性拿地、持續觀望的心態有關。總體上說此類土地市場降溫,會對接下來的房企形成影響。換而言之,部分有意向拿地的房企,也會開始進行觀望,所以總體上體現了當前房地產市場較為理性的一面。當然也需要各地做反思,流拍太多也容易影響供地計劃。
武漢成都等13城超500億
具體來看,7月,全國300個城市土地出讓金總額為3958億元,環比增加11%,同比增加9%。其中,住宅用地出讓金總額為3184億元,環比增加4%,同比增加7%。一二線重點城市收金總額同比下滑,三四線城市收金總額同比上漲。
據中原地產數據顯示,杭州、重慶和北京位列賣地出讓金前三名。其分別為1987.27億元,943.36億元,826.72億元。除上述三個城市外,鄭州、天津、武漢、成都等13個城市賣地超過500億元。此外,賣地超過200億元的城市有39個,包括佛山市、常州市等18個三四線城市。
在成交方面,7月份土地成交量較上月增加,同比上漲逾一成,一二線城市成交量環比均降。7月,300城市共成交土地2087宗,環比增加5%,同比增加7%。成交價格方面,7月份土地市場整體均價環比微增,一二線城市均價環比走高,宅地均價同比下滑。月內,300個城市成交樓面均價為2436元/平方米,環比增加0.4%,同比減少6%。
中國指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分城市來看,一線城市月內土地供求量同環比縮水,出讓金總額環比增加近六成,成交均價較上月顯增。二線城市供應較上月走低,成交方面環比量跌價漲,杭州收金逾576億元領銜。三四線城市土地供求量較上月增加,成交均價環比下滑,收金環比小幅上揚”。
7月流標107塊地創下年內新高
在土拍市場各項規模指標依舊趨好的情況下,一二線城市卻頻頻出現土地流拍和宅地的低溢價成交現象。
克而瑞數據顯示,7月流拍、掛牌地塊達到107幅,達到年內高點,流標率更是陡然上升至4%,創下年內新高。
中原地產則針對今年1至7月的全國土地流標情況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30日,一線城市土地流標13宗,其中有7宗出現在北京。同時,一線城市13宗流標數目也是最近數年少有的流標數量頂峰,2017年同期為4宗;前7月二線城市合計流標經營性土地154宗,而2017年同期為77宗。三四線城市經營性土地合計流標達到了629宗,而2017年同期為284宗。
值得一提的是,7月份,受監測城市土地市場平均溢價率環比微降,同比減少逾兩成,宅地溢價率同比下降26個百分點。7月,300個城市土地平均溢價率為13%,較上月減少3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下降22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類用地平均溢價率為15%,較上月減少4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下降26個百分點。
以上海市青浦區兩幅宅地為例,兩塊地均以3.3萬元/平方米樓板價底價成交,分別由招商和萬科競得,相比2年前中駿4.2萬元/平方米獲得的地塊低了約四分之一。
中國指數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對長江商報記者表示,此類溢價率下跌,也說明了一點,即房地產領域的價格泡沫是減少了。當然這也有利于房企控制土地成本。后續對于一些自有資金規模大的房企來說,積極拿地也是一個較好的機會。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