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隨著外資金融機構準入的放開,我國也將為非金融機構敞開大門。昨日,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8〕第7號》(以下簡稱《公告》)表示,將放開外商投資支付機構準入限制,并明確了準入規則和監管要求,從而推動形成支付服務市場全面開放。同時,這也意味著國內的支付行業將迎來新格局。
《公告》中表示,境外機構擬為我國境內主體的境內交易和跨境交易提供電子支付服務的,應當在境內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根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規定的條件和程序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獲取許可證后,外商投資支付機構與境內支付機構相同,遵守央行關于非銀行支付機構的監管要求。
同時,央行也要求,外商投資支付機構應當在擁有安全、規范、能夠獨立完成支付業務處理的業務系統和災備系統。另外,央行也十分重視信息安全,外商投資支付機構在境內收集的各類信息處理與分析都應當在境內進行,如果必須向境外傳輸信息,應當在符合相關規定的前提下,經個人信息主體同意,境外主體也要履行保密義務。
央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通過業務及技術革新順應消費轉型升級趨勢,非銀行支付機構滿足了社會公眾多樣化的支付需求,在小額零售支付服務領域發揮了重要補充作用。國內一些大型支付機構已經“走出去”面向全球客戶提供支付服務。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表示希望進入我國支付服務市場。下一步,央行也將按程序受理外商投資支付機構的支付業務申請。
而隨著外資支付機構準入的進入,未來我國的境內支付行業也將注入新的活力。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看來,外資進入我國市場首先便是會帶來競爭!澳壳皣鴥热鏰pple Pay等有很多的市場需求,國際市場上份額比較大的公司也有進入國內市場讓國內消費者使用的權利,隨之而來的便是市場的爭奪!
易觀智庫支付分析師王蓬博也表示,“放開準入對行業的影響是正面的,外資進入首先能夠帶動新的行業競爭,特別是創新性的產品,其次外資進入有利于整個行業服務品質的細化和提升,這可能能夠給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發展帶來新的思路,比如專門針對高端用戶提供高品質服務等。”
據悉,據央行2005年發布的《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電子支付分為網上支付、電話支付、移動支付、銷售點終端交易(POS)、自動柜員機交易和其他電子支付。目前國內的電子支付以網上支付與移動支付為主,同時支付寶與財付通(QQ支付與微信支付)市場占比超過90%的雙寡頭的格局也已經形成。
對于是否會打破這樣的格局,尹振濤認為,支付行業作為一種規模經濟,行業的門檻與壁壘都比較清晰,同時由于用戶的體驗習慣也基本定型,所以應該不會在短期內形成較大的影響,只是給用戶提供更多支付手段的選擇權。也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此前外資背景企業發力國內支付市場存在制度制約,同時用戶支付習慣的養成不利于其發展壯大,但隨著制約的放開,監管的嚴格,長遠來看,現有市場攪局者可能來自體制或有制度背景企業,未來也可能形成多足鼎立的局面。(北京商報)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