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一季度武漢住房待售面積同比大降23.0%;北上廣及湖北周邊區域購房者明顯增加
□本報記者 楊玲玲
今年一季度,武漢住房待售面積比上年同期大降23.0%。去庫存效果顯著,武漢正成為一二線城市去庫存樣本。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調查發現,今年以來,武漢樓市相繼誕生“最火爆2月”“單日賣房紀錄”“單月賣房紀錄”盛況。而樓市的火爆之勢,正從住房市場延續至土地市場。
武漢樓市火熱,也引發了坊間流傳的“一房難求、無房可售”說法,武漢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市民覺得房子難買,實為片區冷熱不均,并未出現所謂的“無房可售”。
看中家鄉發展潛力 深圳白領夫婦回漢買房
“400多萬元賣掉深圳小兩居,白領夫婦回漢買4套房。”近日,這條新聞幾乎刷爆朋友圈。
長江商報記者嘗試聯系小魚兒采訪,但被其婉拒。隨后,記者進入小魚兒新開通的個人微信公眾號看到,在賬號的功能介紹一欄,她寫道:“面對漲瘋的深圳房價,果斷選擇賣房、辭職,回到家鄉武漢當‘房姐’、做寶媽。”
值得一提的是,小魚兒還在公眾號里一篇題為《小魚兒自白為何選擇回到武漢》的文章中,詳細闡述了回武漢的5點原因:武漢以后將成為北京一樣的中心城市;武漢經濟超萬億元,入全國城市第一方陣;武大、華科研究生逾四成留鄂,超過北上廣;武漢房產銷售火爆、升值潛力大;割舍不下的故鄉情結。
住房首付比例下調、公積金存款利率上調、購房契稅減免、二手房營業稅優惠寬松,央行降準降息……今年以來,武漢樓市政策利好不斷,銷售也進入火爆模式。
連日來,記者走訪武漢多個樓盤發現,千人搶房等現象頻頻出現。近期開盤或加推的樓盤,大多去化在八成以上,“日光”現象也不時出現。同時,來自北上廣深及湖北周邊區域的購房群體明顯增加。
4月28日,記者探訪文化大道聯投龍灣項目看到,營銷中心擠滿前來咨詢的市民,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平均每天接待的顧客有20組左右。該項目一位王姓營銷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項目銷售業績明顯提升,目前銷量已達去年同期的2到3倍。
交談中,該負責人還告訴記者,5年前,文化大道兩旁還未完全開發,樓盤甚少,如今有十多個樓盤,每到早晚高峰時間,文化大道便會出現交通擁堵。
房價平穩提升是對此前價格的“補漲”
4月28日,聯投置業銷售部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與一線城市相比,武漢樓市一直相對理性,目前大部分樓盤的價格也在家庭可承受范圍之內。“在樓市成交量連續五年創新高的背景下,市場價格年均漲幅8%左右。就全國市場而言,武漢還是一塊價值洼地。近期,武漢樓市均價穩中有升,則更像是對此前價格的‘補漲’。”
“2016年驛山高爾夫項目再創奇跡,在4月平銷期,僅第一周就創造了5天勁銷一個億的佳績。”4月29日,該項目營銷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武漢高端市場發展火爆,居民購買力大幅提升,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高端樓盤始終占據全市最重要的資源,而別墅作為稀缺資源,越來越受到高端人士的青睞。
的確,大規模的城建投資,給房地產帶來了支撐。2015年武漢完成城建投資1800億元,2016年計劃投資2000億元,打造城市“升級版”。目前武漢地鐵建設規模達到世界級,同時在建11條,從今年起,一年將貫通兩條地鐵,如今年底地鐵6號線和機場線將正式通車。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武漢GDP規模達10900億元,位居全國第八;常住人口1060萬,增加26.97萬,也是最近幾年增長最快的一年。武漢樓市的性價比優勢提升了吸引力,更多地承接一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的購買力。
“從2016年開局來看,預計上半年成交量就會超過2011全年銷量。”中國指數研究院華中分院的研究報告中提出,如果把東湖高新區和江夏區作為大光谷來統計,3月兩大區域合計成交7089套,占到全市成交量的22.5%,相當于武漢市每賣出5套住房,就有一套“光谷房”。
與此同時,推盤項目整體價格也較前期有5%—10%的上漲,市場消費出現追漲心態。不過,也有個別高端項目在提價后遭遇滑鐵盧,去化率突降至16%。“這警示市場,不同區域、不同產品,要充分考慮市場的接受程度和消費能力。”中國指數研究院(華中)市場研究總監李國政稱。
住宅市場火熱已延續至土地市場
在火熱的住宅市場的映襯下,今年以來,武漢土地市場也大放異彩。
根據中原地產的研究報告,截至4月29日,2016年武漢市累計成交48宗地塊,合計凈用地面積 245.51 萬平米;比去年同期增長 56.9%;合計建面 675.33 萬平米,比去年同期增長46.3%;土地出讓金202.0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03.1%。
“面包由面粉制成,樓市熱度延伸到土地市場,每一宗熱門優質地塊都或將遭到多家房企的瘋搶。”業內人士舉例稱,例如,綠地在一個月時間內斥資45億在武漢拿下三宗地,包括漢口濱江沿江一宗商服地塊和光谷東兩宗純住宅地塊。
確實如此,由于新建住宅市場成交火熱,庫存去化周期急劇縮短,眾多全國大型房企積極在漢進行土地儲備。但從市場供應層面來看,隨著三環內優質土地資源的逐漸減少,“僧多粥少”成為主旋律,地價也掀起一陣熱浪。
3月最后一天,青山一宗純住宅用地掛牌出讓,共吸引了包括萬科、越秀、中海、融僑、聯投、中冶等在內的近10家房企爭相競拍,最終該地塊被中冶置業武漢有限公司220540萬元拿下,樓面價9329元/平米,地塊競價248輪,溢價130.8%。
武漢已吸引了近50家百強房企集聚。
“無房可賣”實為片區“冷熱不均”
今年3月,市民李女士從漢口某樓盤看房歸來,甚為失望。“打電話過去告訴我們還有房源,僅隔了一個星期,再去看房子就已經售罄,下次加推則要等到5月份。” 今年以來,武漢樓市延續了去年的火爆之勢,無論是成交量還是成交價格,均有所上揚。
由此,不少開發商開始捂盤惜售,并宣稱“無房可賣”,使不少購房者焦急不已。對于坊間流傳的“一房難求、無房可售”等言論,武漢市房管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武漢暫不存在“無房可售”,市民覺得房子難買,實為片區冷熱不均。
根據一份房地產研究報告的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年末,武漢各片區去化周期分化明顯,其中南湖、白沙洲、黃陂、光谷南、四新、東西湖、青山等7個片區整體去化周期在6個月以下,面臨供應不足。而關山、光谷南、二七后湖、古田、沌口、江夏等7個片區在7個月左右,片區房價面臨較大的上漲壓力。同時,作為供銷主力的漢口、武昌,尤其是漢陽中心區去化周期在11個月以上,仍存在一定去化壓力。此外,新洲、漢南則是庫存重壓區。
而從二手房市場來看區域差異現象,則顯得更為突出。近日,家住武昌中北路附近的姜先生向本報記者抱怨,正打算為孩子上學購置一套二手學區房,然而幾個月下來,到處看房,卻始終無法找到合適的房源。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中心城區的個別樓盤的確出現了“一房難求”的現象,甚至短短兩個月內二手房均價每平方米上漲了4000元。但也有部分地區,由于新房供應量較大,二手房仍然滯漲。
與此同時,武漢與宜昌、恩施等三四線城市相比,也存在著一定的庫存差異。近日,省政府印發《湖北省房地產去庫存專項行動方案》(下稱“方案”),要求各地把“去庫存、穩市場”作為政府的主體責任,制定科學可行的去庫存政策措施。到2020年,各市州商品住房庫存消化周期保持在合理區間,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今年一季度武漢樓市成交火熱,圖為漢陽片區的樓盤。本報記者 吳薇 攝
坐享雙重人口紅利 去庫存效果明顯
長江商報消息 既能吸引三四線及周邊城市人群,也能吸納從一線城市回歸的創業人才
□見習記者張虹蕾
武漢樓市去庫存交出了一張漂亮的季報成績單。
長江商報記者從武漢房地產市場信息網了解到,2016年1-3月,武漢新建商品房成交73781套,同比上升60.94%。據中指研究院華中分院4月25日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武漢的整體去化高達89%,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
隨著各項政策的不斷推出,武漢的去庫存效果也更加明顯,有業內人士感嘆,除了政策方面的推動,武漢較好的去化能力也和本地的人群需求、經濟環境、發展空間等方面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增速領跑全國 去庫存效果明顯
長江商報記者連日走訪武漢多個樓盤發現,武漢樓市近期的銷售一直較為火爆。
4月首周,武漢的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繼續攀升至9340套,再次刷新周成交記錄;截至4月20日,這個新紀錄被9361套的成績再度刷新。
家鄉在湖南湘潭的駐漢國企職員小潘告訴長江商報記者,“在武漢工作兩年多,最近看中了光谷的一套房子,打算先把首付交了。”
在小潘看來,武漢的房價雖在不斷上漲,但還在能夠承擔的范圍內。他還表示,武漢是一個生活幸福感很高的城市。
武昌某公司攝影師小楊想在南湖買房子,他對長江商報記者說,“因為女朋友上班在這附近,所以想買一個離她近一點的房。”跑了很多南湖的樓盤,發現只有中建南湖壹號有房賣,且所剩無幾。“年前這個盤每平方米是一萬多一點,現在漲到15000元/平方米,由于預算不足,只好放棄。”
4月29日,長江商報記者探訪中建南湖壹號,雖臨近五一,但銷售中心依然有人咨詢,銷售人員跟記者表示,“今年銷量不錯,4月15日七號樓開盤的時候還進行了加推。”
在中國地質大學做輔導員的李婷,最近想在學校附近買套房,她看中了統建天成美景,“地鐵二十一號線在建,又在光谷火車站(在建)旁邊”,但她告訴記者,當4月18日撥打電話時,銷售人員卻告訴她,“只有86平米兩房和135平米的四房。”兩房太小不夠用,四房太大買不起。早知道去年就買了,去年這里的均價才七八千,可現在卻已經過萬了。“李婷略顯無奈地感嘆道。
根據國家統計局4月18日公布的《2016年3月份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房價同比上漲的城市數量總體處于增加態勢。到了2016年3月份,同比上漲的城市數量已增加到40個,武漢以7.7%的增幅位居第十。
專家: 房價上漲態勢明顯 符合市場預期
某大型房產中介湖北區域公司總經理認為,2016年武漢的房地產將會出現3個關鍵詞:漲價、并購、分化。
“現在價格漲起來了,特別是中心區,像泛海去年漲了30%-40%;整個武漢平均漲16%,四季度整體漲幅超10%。房子肯定受追捧。前年武漢取消限購,改善型的需求在顯著增加,中心區庫存本來就不大。”
“武漢現在進入分化期,今年出現大量并購,像萬科、華潤都進行并購。以前民企和品牌開發商在一個區域開發,價格沒拉開,所以民企愿意自己開發。現在價差拉開了,民企自己開發還沒合作開發賺得多,所以從去年四季度到現在并購很多。”該經理進一步闡述。
“武漢是目前熱點城市的代表,所以市場交易活躍等現象也基本符合市場預期。”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記者。“此外,不但是武漢,湖北其他城市的購房者,也開始進入武漢購房,所以整個市場交易比較活躍,整個去庫存效果也比較明顯;目前的去庫存效果,已經使得部分郊區樓盤開始解套,也使得相應房企的現金流狀況得到了改善。”嚴躍進進一步解釋。
不過,他強調,“部分房企哄抬價格的做法可能也有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對于部分房企來說,需要通過監管手段來引導產品的合理定價;既能夠規范市場的交易秩序,也能夠防范各類價格虛高現象的出現。”
談及武漢未來的樓市市場發展,嚴躍進表示,后續市場去庫存應該和城市更新等內容不斷結合。
前述大型房產中介湖北公司總經理也坦言,武漢一是經濟活力較好,發展居二線城市前列;二是受一線城市樓市火熱影響較大,樓市成交活躍;三是武漢正經歷二次“城市化”,具體體現在樓盤供應量大樓盤成交量也很大。
中指院華中分院市場研究總監李國政則認為,武漢目前既能吸引三四線及周邊城市人群,也能吸納從一線回歸的創業人才,享受雙重人口紅利。預計未來五年,武漢房地產開發投資額增速約為10%-12%,而隨著武漢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1980-1990年)人群陸續邁入“而立之年”,武漢將形成改善性需求與剛性需求共同增長局面。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