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fzjdo"><bdo id="fzjdo"></bdo></i>

  1. <source id="fzjdo"><input id="fzjdo"></input></source>
    長江商報 > 增收不增利富邦股份布局海外突圍

    增收不增利富邦股份布局海外突圍

    2015-06-22 02:37:06 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消息 上市首年凈利同比銳減23%,將并購“一線員工僅5名”的歐洲公司

    □本報記者鄭瑋 魏萊

    2015年的6月,與往常相比,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富邦股份)的辦公樓顯得格外安靜。

    “公司現在在停牌重組,部門領導和管理人員都外出商談相關進展了。”富邦股份(300387.SZ)證券事務部的一位工作人員向長江商報記者解釋。

    6月17日,富邦股份發布公告稱,因計劃披露重大事項,公司股票于4月22日申請停牌。現核實該重大事項為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經申請,公司股票繼續停牌。

    “此次并購重組屬于跨境并購。”6月18日,富邦股份董事長王仁宗在接受長江商報獨家專訪時透露,擬并購企業是富邦股份的海外合作伙伴,與公司經營范圍相近,并購完成后,富邦股份也實現了上市之后的首單橫向并購。

    當然,富邦股份的“棋局”顯然不僅于此,王仁宗表示,此次并購符合富邦股份上市之初的設定,打造全球性專業公司的發展目標,完成后,公司將在海外市場開拓上更進一層。

    然而,就在富邦股份停牌籌劃重大事項的后一天,其公布了2014年年報,年報顯示,公司年度凈利4605.52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23.32%,相比之前披露的招股說明書稱年復合增長率在20%以上,公司2014年上市當年利潤指標即出現大幅反轉。

    “富邦股份在研發上發力應該是最根本的辦法,除此之外,管理和服務上的提升也很重要。”卓創資訊農產品分析師孫光梅表示,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實現引進國外的技術和管理時,應注意消化吸收,提防片面追求體量的盲目擴張。

    海外并購版圖隱現

    6月17日,長江商報記者來到富邦股份辦公樓門口,“面壁十年 鑄就化學助劑第一股”的紅色條幅在暴雨沖刷后,顯得更為醒目。

    去年7月2日 ,頭頂“化肥助劑第一股”光環的富邦股份一經上市即受到市場資金的熱捧,連續拉出了8個一字漲停板。彼時,王仁宗就透露,公司上市后將有意愿、有條件通過資本杠桿到全球市場進行兼并重組。

    時隔近一年,隨著此次公司股票停牌,公司并購再次為市場打開想象空間。

    6月17日,當長江商報記者聯系上富邦股份董秘王天慧的時候,他正在去往湖北省發改委的路上,擬商談并購報備事宜。

    辦公室內,談到跨境并購,剛從武漢趕回的王仁宗顯得有些輕松,他對長江商報記者說,目前,公司正在謀求與全球行業排名靠前的企業聯合,并購事宜已經有了些眉目。

    王仁宗透露,該公司是富邦股份的海外合作伙伴,經營范圍相近,此次并購完成,富邦也將實現上市后的首單橫向并購。

    王仁宗拿出隨身攜帶的擬并購企業資料介紹,擬并購歐洲這家外企的一線生產員工僅5名,設備高度自動化,成為該公司的獨特優勢,而春節前富邦股份生產端口員工就達到近百人,在技術提升上,該公司有獨到的經驗,值得富邦股份借鑒。

    “其實,越是技術密集型的高科技企業,一線生產工人越少。”王仁宗表示,并購完成后,富邦股份將增派技術人員進駐該公司,研究精細化升級和技術改進。

    實際上,富邦股份此前已經開始向海外發展延伸。

    2011年8月,富邦股份在新加坡設立子公司,與國外供應商建立直接的合作關系。子公司將原材料的外購業務納入富邦股份的管理體系,該子公司于2011年年底開始正式運營。

    不過,上述子公司并沒有負責東南亞市場的銷售。富邦股份稱,由于東南亞化肥產量不大,化肥助劑市場容量較小,未針對該市場建立專門的營銷和服務網絡,國際化肥主產地主要集中在俄羅斯、美國等地區,目前已開始國際營銷網絡的建設,未來東南亞等市場將會一并納入國際營銷體系。

    上市首年盈利大反轉

    盡管公司的并購預期為市場打開了想象空間,但4月份公布上市后的首份年報,卻令投資者大跌眼鏡。

    富邦股份年報顯示,2014年富邦股份實現銷售收入約3.03億元,與2013年基本持平;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4605萬元,同比下降23.32%。

    對此,公司解釋,導致盈利下降的因素是國內外經濟環境趨于平穩,但下游肥料行業嚴重虧損,產品積壓嚴重,中小企業處于破產邊緣。

    年報數據下滑,是否意味著企業開始走下坡路?面對長江商報記者的提問,王仁宗顯得很“淡定”。他說,雖然年報下滑但情況正在好轉,一季報成績還可以,今年公司的目標是利潤和營收雙增長。

    富邦股份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一季報凈利潤0.14億,同比增長12.15%。

    除了年報數據,長江商報記者查閱富邦股份前五名客戶資料發現,2011年-2013年云天化集團都高居客戶榜首位,但從其業績來看,2013年公司凈利潤大幅增長后開始出現巨虧。

    主要客戶業績大幅下滑,是否會對公司銷售產生大的影響?面對提問,王仁宗直接拿出了幾瓶標有N(氮)肥、P(磷)肥、K(鉀)肥的原料樣品,“事實上化肥行業存在兩極分化的現象,效益好的特別好,差的特別差”。他介紹,化肥主要可劃分為單質肥和復合肥兩種,復合肥因營養全面,近年來用量越來越大,復合肥生產企業的效益越來越好,而單質肥用量正在逐漸減少,比如云天化就是主要做單質肥的。

    行業風向的轉變,是否也將對富邦產生蝴蝶效應?對此王仁宗打了一個比喻:“這就好像一個蹺蹺板——前5年,可能是單質肥的市場,而如今,復合肥更貼近消費者。重要的是,富邦的業務范圍,既有單質肥企業,也有復合肥企業。對我們而言,‘蹺蹺板’的這一頭下去,另一頭就會起來,所以對富邦并不會造成什么困擾。”

    增收不增利怪圈

    擴產可以增加業務的收入,但如果銷售回款不暢,反而可能形成無效產能,給公司帶來負擔。

    有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富邦股份屢次聲明其產品的銷售情況對下游行業的波動并不敏感,但由于其客戶集中在近年來持續低迷的化肥行業,即便能保證銷量,亦不能較好地保證回款。

    體現最為明顯的是,富邦股份一季度末應收賬款達到1.4億元,與公司2014年度營收相比,占比46%。

    其去年的招股意向書也顯示,富邦股份近年應收款占流動資產比例逐漸擴大,截至2013年末,公司應收款——即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之和達到了1.5億元,占流動資產比例達到了61.18%,較上年增加了2.29個百分點。

    從應收賬款賬齡來看,1年賬齡內的應收賬款占比持續減少,賬齡在2-3年的占比持續增多,同時2013年開始產生4-5年賬齡的應收賬款,不難看出部分客戶還款壓力逐步增加。

    富邦股份表示,因國內流動性資金緊缺等因素導致化肥生產企業資金面偏緊,回款速度放緩。

    除了應收款占比高、增速加快之外,公司部分客戶業績下滑,應收賬款占銷售額比例高企也一直受到市場詬病。

    “針對該情況,公司正在采取相應措施,調整與應收賬款較多的下游公司的商務合作模式,以期盡快解決。”王仁宗表示,該問題已經受到公司重視,今年將嚴控應收賬款比例,達到增收和增利的雙贏。

    除此之外,“我們準備在香港設立子公司,以此為載體,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展開與國際相關公司的合作。”王仁宗表示,并購涉及到審計、評估、法律、商務、證券、整合、報備等流程,預計活動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談及未來,王仁宗已經有了相應規劃:在湖北富邦下設立香港富邦子公司,亞歐地區的相關業務都放到香港富邦運作。

    值得警惕的擴張

    實際上,化肥助劑行業的發展前景仍被業內人士看好。

    智研咨詢網調查顯示,化肥助劑行業在我國起步較晚,目前仍屬新興行業,對產品技術和質量要求較高,且需要企業具備一定的行業應用經驗,行業整體利潤將維持在較高水平。

    而長江證券一位化工分析師認為,2015年,國內化肥助劑市場容量約為100億元、國外為200億元,市場空間頗大。

    此外,在卓創農業分析師王慶飛和楊新秀看來,在市場回暖和人民幣貶值雙重利好下,磷銨和尿素開始執行全年統一的出口關稅,極大利好整體化肥出口,為中國企業進軍國際市場提供了條件。

    6月17日,長江商報記者來到富邦股份位于應城三合鎮的工廠,在工廠西北面,一座大型廠房正在籌建中。應城市經信局負責人告訴長江商報記者,富邦股份仍在實施募投項目,以期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前提下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

    該負責人表示,富邦引進多名各類技術人才,專門成立了一個省級的企業技術研發中心——院士工作室,是應城市三個工作站之一。

    河北卓峰化肥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柱森認為,目前,化肥市場正在自我調整,需要一個過程,隨著行業反思的不斷深入,跨過臨界點后的市場值得期待,將有一個更高的發展水平與全新的格局。

    目前,提升行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已成為發展的主要動力。劉柱森建議,企業應根據自身的情況找準切入點,提高產品技術含量。現在發展新型產品,正成為眾多企業利用科技創新,適應市場需求的道路選擇。

    卓創資訊農產品分析師孫光梅表示,也可加強上下游產業或者跨行業發展,避免單純化肥發展,例如魯西化工已經在發展化工行業。

    “富邦股份在研發上發力應該是最根本的辦法,除此之外,管理和服務上的提升也很重要。”上述卓創農業分析師建議,企業通過并購重組實現引進國外的技術和管理時,應注意消化吸收,提防片面追求體量的盲目擴張。

    本報記者 鄭瑋 魏萊 攝

    富邦股份“低門檻”股權激勵惹爭議

    長江商報消息 7086萬元股票市值激勵68位員工,10%的解鎖標準引投資者質疑

    □本報記者鄭瑋

    在跨境并購的同時,富邦股份卻在股權激勵上陷入了輿論漩渦。

    3月19日,富邦股份推出了一份150萬股的股權激勵計劃,值得關注的是,其在2015年和2016年的利潤考核指標,比公司上市以前的利潤還低。

    方案一出,引發市場投資者一片質疑。6月18日,富邦股份董事長王仁宗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股權激勵標準適當放低,是為了讓員工分享企業紅利,與企業共同成長。

    據統計,在2015年5月25日-29日披露的209份上市公司調研報告里,就有近90家上市公司在披露的信息中談到股權激勵,諸如上海梅林、龍凈環保、復興醫藥、百圓褲業等概念股再次受到資本市場廣泛關注。

    股權激勵概念股,儼然已成為本輪大牛市中A股市場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7086萬元股票激勵68名員工

    據富邦股份股權激勵方案,公司擬向68名員工授予限制性股票150萬股,占總股本2.459%,此次激勵股票總市值7086萬元,激勵范圍覆蓋公司近30%的員工。

    其中,公司董事、總經理周志斌,副總經理馮嘉煒均擬獲授4萬股;副總經理聶志紅、阮自斌及董事會秘書王天慧均擬獲授2萬股;中層管理人員、核心業務(技術)人員共63人擬合計獲授121萬股;預留限制性股票15萬股。

    如今,股權激勵方案進行已有三個多月,富邦股份證券事務代表萬剛笑稱,“員工反響都很好,目前二級市場這么火爆,誰不想拿到股權呢。”

    一位公司研發人員稱,實施股權激勵之后,雖然做的還是原來的工作,但是內心感覺自己的身份有了變化,責任感和歸屬感更強了,以前開拓市場更多覺得是給老板在打工,現在覺得是為自己在打拼。

    不過,該公司證券事務助理易旻表示,因為相關方案還未經股東大會正式通過,《實施公告》也沒有發布,并不能確定每個高管和員工分別持有多少股份,正式激勵對象等須以公告為準。

    解鎖標準被市場質疑過低

    值得關注的是,方案中關于解鎖條件的業績考核條件,相比2014年度,公司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凈利潤增長率分別不低于10%、25%和65%。

    據公司年報,2014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3億元,實現凈利潤4605萬元,同比下滑23.32%。

    以2014年的凈利潤4605萬元推算,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凈利潤只需要分別達到5065.5萬元 、6331.9萬元和1.045億元,即可解鎖股份。而在公司上市前的2013年,公司的營業收入為3.02億元,凈利潤為6006.48萬元。

    這意味著,公司在2015年和2016年的利潤考核指標,比公司上市以前的利潤還低。

    “不激勵業績連10%也不增長了?”公告一出,有投資者表達了不滿。

    王仁宗回應稱,自己也一直在關注投資者對股權激勵的看法,10%的解鎖門檻只是最低標準,實際上,公司增長肯定不會停留在這個水平,加上股權激勵行權成本,解凍標準也不止10%,其目的是為了讓員工切切實實融入公司。

    王仁宗分析,如果三年的目標達到的話,暫且不論公司未來發展股價上浮,按現在的股價看,激勵股1萬股未來溢價就可能為60多萬。

    上市未滿一年,就推出股權激勵,是否有點操之過急?王仁宗認為,富邦股份屬于高學歷技術員工較多的企業,實施股權激勵,有利于充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將員工的利益與公司發展綁定在一起,實現共同成長。

    股權激勵的“刺激”有限

    同花順數據顯示,2015年1月份以來,464只股權激勵概念股無一下跌,平均漲幅達到145.48%,大幅高于同期上證指數41.52%的漲幅。其中更有275只股票股價翻倍,占股權激勵概念股總數的59.2%。

    顯然,股權激勵概念股已經成為當今股票市場中一個繞不過去的價格神話。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教授、法學博士、金融學博士后顧雷介紹,股權激勵一直是上市公司治理中重要的環節和內容。

    有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在高管報酬水平和結構上的適當安排,會與經營業績、股票價格之間存在著非常明顯的關聯。對股東來說可以實現至少兩方面的作用。其一,促進被激勵者的積極性,提高經營水平,推動股價長久上行;其二,使被激勵者也成為股東的一分子,形成了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和諧局面。

    不過,顧雷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如果股權收益對當事人收入影響很小的話是起不到應有作用的。例如,一個年收入數十萬的上市公司高管,股權預期收益若只占其收入的5%-10%左右的話,那么其激勵效果就極為有限。換句話說,上市公司員工股權激勵所得與預期收入的比重會影響到激勵的效果。

    加之,目前多數上市公司都不愿意現金分紅,員工所得股權收益只有依靠股票在二級市場的表現來確定了,若有高股價則更傾向于出售套現,勢必打破與被激勵者“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和諧局面。

    顧雷建議,對于實施股權激勵的企業而言,首先是解決期權或獲授股票的流動性問題。如果經營者任期屆滿,或因經營不善被辭退等原因離開上市公司,經營者在上市公司的股份如何兌現。

    其次,上市公司績效考核體系和考核指標應當如何建立、具體又怎樣計算、怎樣與期權激勵掛鉤等并沒有明確,尚需進一步完善,簡單依據業績增長來進行股權激勵,在很多情況下并不能真正體現激勵對象對上市公司的貢獻度。

    責編:ZB

    長江重磅排行榜
    視頻播報
    滾動新聞
    長江商報APP
    長江商報戰略合作伙伴
    AV麻豆免费一区_91精品国产自在现偷_欧美在线一级VA免费观看_日韩专区欧洲专区亚洲专区

      <i id="fzjdo"><bdo id="fzjdo"></bdo></i>

    1. <source id="fzjdo"><input id="fzjdo"></input></source>
      亚洲欧美视频在线 | 亚洲A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亚洲另类日韩在线网页 | 最新先锋资源网站在线观看 | 午夜久久福利小视频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