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春節前資金緊張狀況不會立刻改善,可關注商業銀行高收益產品
□本報記者 王江泓
央行降準,預期收益率超6%的高收益產品也將減少。
“收益率6.24%的理財產品已經被停了。”昨日,長江商報記者咨詢平安銀行理財經理得知,此前一直被該銀行奉為“獨門賺錢利器”的高收益理財產品突然被取消。該經理解釋,央行昨起降準,因后期或再降息,所以目前收益率最高已降至5.4%,且期限多為3個月到半年的短期投資。
湖北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呂勇斌對長江商報記者分析,根據經驗,央行降準后市場資金面相對寬松,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將穩中有降。也有專家認為,短期內節前資金緊張等因素依然存在,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水平可能不會馬上大幅下降,投資者依然可以關注大型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發售的高收益理財產品。
收益率短期不會大降
昨日是銀行繳準日,此番央行降準靴子落地,對于銀行理財產品而言,投資者期待的春節高收益行情是否會來?
銀率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殷燕敏表示,在11月21日央行宣布降息后,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出現明顯反彈,12月最后一周的非結構性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升至5.42%。由此可見,銀行理財產品的季末效應依然存在。
殷燕敏分析,此次央行降準從長期來看,為市場釋放了長期的流動性,從長遠來看,以固定收益類資產配置為主的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依然是以下降為主基調。短期內,此次降準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市場近期的資金緊張壓力,但股票市場IPO以及春節前資金緊張等因素依然存在,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水平可能不會馬上大幅下降,投資者依然可以關注大型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發售的高收益理財產品。
一股份制銀行理財項目負責人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降準后市場流動性加強,對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應有一定影響,“但節前是銀行營銷旺季,個人覺得理財產品收益不會有太大下降,但春節后,理財產品收益可能會有一定下調,理財產品收益肯定是隨市場行情而波動的。”
去年收益率持續下滑
“今年1月,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25%,環比上漲0.07個百分點;而人民幣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6.09%,環比上漲0.05個百分點。”這是銀率網昨日發布的1月最新理財產品數據。
而在去年,理財收益卻一直呈現下滑趨勢。據銀率網數據庫統計,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在2014年一月份達到近年峰值,為5.74%,之后收益率穩步下滑,12月份收益率翹頭,由5.02%反彈至5.20%,“主要由‘年末效應’和股市的吸金效應等多重原因導致。”銀率網分析師表示。
盡管收益率下滑,但到期產品的收益率有近六成在5%到6%之間。數據顯示,2014年共有54834款理財產品到期,其中披露到期收益率的產品有40262款,披露率為73.43%。在披露到期收益率的產品中,達到預期收益率的產品為39765款,達標率為98.77%。而從到期產品的收益率分布來看,有59.89%的到期產品實際收益率落在5%至6%之間,22.62%的到期產品實際收益率落在4%至5%之間。
而從銀行方面的數據統計顯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從綜合排名結果來看,國有銀行以及大型股份制銀行排名靠前,外資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總體排名靠后。排名前三的分別是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和建設銀行。而排名靠后的銀行主要是外資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這兩類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較小、產品線不全、產品信息披露度較低以及缺少主體信用評級等因素導致得分較低,排名靠后。不過,1月份在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方面,城市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占受評的152家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發行總量的34.53%,居首位。
理財產品或現量價齊跌局面
央行降準,表明中國加入寬松大軍,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將是主基調,面臨的競爭不言而喻。“但從資產配置的角度和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銀行理財產品作為基礎配置的地位還是不可動搖的。”上述股份制銀行理財項目負責人分析。
針對這一觀點,呂勇斌也表示認同。他表示,在市場流動性充足的預期下,銀行存款會出現搬家現象,大量資金會流入股市、債市、互聯網金融產品,銀行理財產品吸引力下降,有可能出現銀行理財產品量價齊跌的情況,“雖然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很難出現往年的火爆,但從收益與風險的匹配角度看,銀行理財依舊是主流。”
呂勇斌認為,在貨幣寬松政策的大背景下,銀行的理財產品難續高收益,但各金融機構間存在結構性差異,部分城商行和股份制銀行依然會發行較高預期收益率的理財產品。此外,要獲得一個穩定收益,應該采取長期投資的方式,適當增加中長期的資產配置,以鎖定收益和風險。
他補充說,若如市場預測,今年進一步的降準降息的空間全面打開,那么,隨著資金面的持續改善,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將會持續下降。大量的資金尋找保值增值渠道,部分風險性資金將進入股市,刺激股市活躍,鑒于實體經濟不振,股市活躍度有限。部分防御性資金將進入債市,債市會走強。互聯網金融產品如余額寶類屬于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率會隨資金面的改善而下降,但相對于銀行活期存款,仍有相當大的吸引力。P2P網貸行業會面臨一個規范整合期,P2P產品的收益率將出現下降,但維持較高的收益率水平。
建議投資者節前選擇一年期產品
除了收益率,在投資期限方面,據銀率網數據顯示,理財產品的投資期限已由130天延長至253天,那么,降準之后,這個期限是否會再次延長?延長后,是否會再次削弱銀行理財產品的競爭優勢?
對此,浦發銀行相關負責人告訴長江商報記者,從市場預期來看,寬松政策會持續,那么較長期限的理財產品對個人客戶而言,是有利的。每家銀行設計理財產品的想法和風格會有所側重,浦發銀行在投資期限上給予客戶很大的選擇空間,從7天到365天各類產品都有。
呂勇斌認為,隨著2015年市場資金流動性寬松預期加強,銀行借拉高短期產品收益率以“沖時點”的主動性降低,轉而通過提升長期產品收益水平來吸引長期資金,但這不會消弱銀行理財產品的競爭力,“因為銀行的風控能力是最專業的,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期限延長后,其對應的預期收益率也會走高,仍然具有競爭優勢。”
“降準后,普通投資者有可能會傾向選擇期限較長如一年期產品。”上述浦發銀行相關負責人提出的建議,與興業銀行財富管理部產品經理徐成良如出一轍。徐成良建議,因為降息傳言沸沸揚揚,投資者鎖定長期限的理財產品。
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預測,未來理財產品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形式,一是會轉化為凈值類,二是會轉化為開放式,三是會轉化為固定持有期類。而理財產品會向凈值類、開放式上、固定持有期產品傾斜,作為普通投資者可在春節前選擇一年期理財產品投資,目前來看收益較高,如針對銀行新客戶或春節特別理財計劃。
呂勇斌預計,今年銀行理財產品仍是主流,是普通老百姓投資的首選。股債雙市會走強,會吸引部分資金進入。互聯網金融產品如P2P也會受到風險性資金的追捧。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形勢下,以現金類、債券類等防御性資產配置應是首選。
責編: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