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消息 民生銀行行長毛曉峰辭職被查;安邦保險增持民生銀行至22.51%再進一步
□本報記者 沈佑榮
一度傳得沸沸揚揚的“民生銀行高管被帶走”傳聞如今有了正式說法。
1月31日,民生銀行發布公告稱,董事會收到毛曉峰辭職信,因其個人原因,申請辭去民生銀行董事、行長及董事會相關專門委員會職務,目前由董事長洪崎代行行長一職。此外,另有多家媒體報道毛曉峰被中紀委帶走協助調查。
然而,伴隨著民生銀行人事的巨變,“土豪”安邦保險又將其試圖控股的步伐向前邁進了一步。
1月29日,港交所披露,繼1月21日買進1.98億股民生銀行A股,持股比例達20%后,1月23日、26日,安邦保險再度進攻,斥資51.1億元買入4.92億股。截至目前,安邦76個交易日完成12次增持,共耗資約379.86億元,持股比升至22.51%。
而與安邦強勢增持相反,民生銀行原第一大股東劉永好卻清空了H股并減持了A股,前民生銀行十大股東之一的盧志強減持后持股比降至3.09%,而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更是清空了A股,唯獨中國人壽持股比例增至6.98%。
針對安邦欲控股民生銀行一事,長江商報記者曾多次聯系民生銀行管理層及大股東,均拒絕回應,更有的稱“近期不接受一切有關民生銀行的采訪”。
一曾經不看好安邦控股民生銀行的研究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隨著毛曉峰的離職和眾多富豪股東的減持,第一大股東及毛曉峰的董事席位都將讓出,安邦控股民生銀行的可能性逐漸增大。
新浪財經作家向小田樂觀預測,多年后,中國會出現兩家保險系銀行寡頭,即南平安北安邦。
安邦控股民生再進一步
1月30日,有關民生銀行行長因涉及令計劃案而被控制的傳言四起。
1月31日,民生銀行在上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收到毛曉峰辭職信,因其個人原因,申請辭去中國民生銀行董事、行長及董事會相關專門委員會職務。
然而,民生銀行新聞發言人向媒體證實了毛曉峰被中紀委帶走協助調查一事,并稱“目前民生銀行其他董事、監事及高管全部在職在崗,處于正常工作狀態”。
伴隨民生銀行高層人事變動,安邦控股民生銀行的可能性逐漸增大。
有分析人士表示,毛曉峰的離去,打破了民生銀行平衡已久的人事布局,將會引發新一輪高管層人事更迭。而這為安邦控股民生打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對安邦來說,是一個難得的人事布局契機。
此外,在持股方面,安邦已坐穩第一大股東之位。
1月29日,港交所披露,繼1月21日買進1.98億股民生銀行A股,持股比例達20%后,1月23日、26日,安邦再度進攻,斥資51.1億元買入4.92億股,持股比例升至22.51%,遠超原第一大股東劉永好的不到8%。
此前,曾有報道稱,民生方面曾與安邦進行溝通,希望安邦只做相對大股東,最終持股絕不能超過20%。顯然,任性的安邦絕不滿足于第一大股東席位。在其代表姚大峰進入民生董事會后,安邦再度頻頻舉牌,引發了各方對其欲控股的猜想——安邦是想在控股后,逐步控制董事會和管理層,實行會計并表管理,將民生銀行納入集團基因,作為安邦探索金融業綜合經營的核心平臺。更有傳言稱,安邦掌門人吳小暉非正式表達過擔任民生銀行負責人的意愿。
然而,與安邦的強勢增持相反,民生銀行的多名富豪股東的股權發生了變化。港交所數據顯示,自去年12月以來,劉永好清空了民生銀行H股,A股減持至7.69%,前十大股東之一的盧志強也減持至3.09%,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則清空了A股,僅持有H股。目前,只有承諾三年不賣民生銀行A股的史玉柱尚未減持。
華泰證券研報分析認為,疊加此前劉永好、盧志強等大股東減持,銀行牌照的稀缺性及銀行強大的吸金能力注定了優質銀行股權和控制權的極具誘惑。有業內人士認為,從目前情況看,安邦離控股民生銀行并不遙遠。
近年來,安邦保險在資本市場頻頻動作,截至目前,安邦保險集團總資產已超萬億元,擁有保險、銀行、租賃、證券、基金等多種業務牌照,金控版圖日趨完善。
長期關注安邦保險集團的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安邦的動作類似當年的平安集團,從保險起家,不斷控股銀行、證券、信托等領域。
或復制成都農商行路徑
今年4月,民生銀行董事會將迎來換屆,安邦如何在這個股權復雜的董事會中大施拳腳,目前尚不得而知。不過,長江商報記者梳理安邦近些年的參股、并購發現,控股并謀求實際控制權是安邦系一貫的訴求。而其高超的手法在控股成都農商行身上可見一斑。
成都農商行,由原成都農村信用社在2009年12月更名后成立,2010年1月正式掛牌。成立之初,注冊資本58.98億元。截至2010年年底,其資產總額已達1603億元,被稱為全國第一大農商行。
然而,就在當年底,成都農商行召開臨時股東大會,通過了一個增資擴股議案——總股本58.98億股、注冊資本58.98億元增加至100億股、100億元。新增的41.02億股,以每股定價1.6元募集,總計募集65.632億元。
此次增資擴股,成都農商行引入戰略投資者就是安邦。其出資56億,持股35%,處于相對控股地位。原有股東也相應參與增資,但前10大股東中,9家加起來也僅持有33.09%。
事實上,彼時的安邦,即便在保險業內也還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注冊資本51億元,總資產256.74億元,全年營業收入73.83億元,凈利潤5.08億元。但就是小角色,完成了“蛇吞象”交易。
2011年底,安邦對成都農商行進行大換血。14人的董事會中,安邦占得一半席位,并囊括了董事長、副董事長、行長等重要職位。此外,財務總監、董秘包括中層,都被集體更換。通過大調整,安邦實現了對成都農商行的實際控制,1000億元的銀行資產也并表到安邦的資產中。
此后,安邦將大量保險資金存入成都農商行,充實該行信貸資金,安邦自身也獲得了豐碩回報。2013年年報顯示,該行資產總額達4293.16億元,凈利潤45.21億元,同比增長33.76%。
目前,該行2014年年報尚未公布,不過,有消息稱,至2014年底,成都農商行總資產有望增長至6000億元左右,盈利水平進一步提升,而這在安邦集團萬億資產中占有六成。這也意味著,僅僅4年時間,安邦就可以收回50億元投資。
安邦的手法雖頗有爭議,但也有業內人士暗中推崇。該人士認為,不排除安邦試圖在民生銀行復制成都農商行的做法,不過,作為民營資本屬性的民生銀行,股權結構錯綜復雜,且其董事長、行長的任命需經銀監會核準,并報國務院批準,安邦想按自己的意愿對民生銀行大換血,從而實現絕對控制,還有十分漫長的路要走。
民生大戲如何上演
無論外界怎么傳,安邦還是任性地來了。
有分析人士預估,毛曉峰出局,董事會空出一個席位,劉永好的減持失去了第一大股東的特權必然讓出一個席位,安邦很可能會占據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董事席位。
財經作家向小田撰文指出,董文標離職創辦“中民投”后,民生銀行失去了一位“威權式”的領袖人物。由于董文標離職帶走了部分銀行高管,加上在此之前,副行長邵平離職帶走近50位中高層轉投平安銀行,民生銀行的中高層管理團隊人事變動較為頻繁。在這種情況下,從內部看,民生銀行需要獲得外界一個強有力的力量支持來穩定局面;從外部看,民生銀行現在是無主之物,自然群雄可以逐鹿。在他看來,在金融混業經營的背景下,民生銀行和安邦保險可以互為犄角,民生可以借助保險廉價的資金,保險則可以通過并表銀行迅速做大總資產規模,從而獲取更大更廉價的資金。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現實中,從各方所處勢力看,話語權最強的是安邦保險這個金主,也只有他能在危急時刻幫助民生銀行渡過難關。監管機構處于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角度來考慮,也不得不寄希望于財大氣粗的安邦。
二級市場上,不乏看空因素。毛曉峰辭職前夕,有超過20億的融資盤出逃,不少股民表達了對股價的擔憂。
不過,國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李關政表示,預計很快會有高管層變動,也會釋放安邦增持、鳳凰計劃來對沖。他認為,民生新管理層組建不久且有老人坐鎮,沖擊并不大,反而促使其加快去董化、切換至安邦模式。
基本面上,民生銀行主打的“兩小業務”(小微金融、小區金融)也走到了十字路口,一些地區甚至出現信貸員虛構“假商圈”的騙貸行為,加上宏觀經濟下滑使得中小企業蒙受重壓,直接加重了民生銀行部分部門的不良貸款率,其商業模式和風險控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長江商報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民生銀行小微企業單戶單筆貸款余額已由2012年的平均270萬元下降至去年末的100萬元以內,此舉表明小微貸款已踩了急剎車。
據悉,民生銀行管理層已制訂了全面轉型計劃——“鳳凰項目”,以消化前期小微業務遺留的壞賬包袱,實現銀行業務流程再造。只是安邦的強勢進駐和高管人事變動,讓這些努力平添變數。
對此,研究人士認為,安邦入駐后,通過銀保互聯,安邦可以依托銀保渠道獲得巨量保費,而這些巨量保費將極大緩解民生銀行存款壓力。此外,民生銀行4萬億資產并表安邦后,將讓安邦在資本市場縱橫如虎添翼。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安邦走的一條獨特的資產驅動負債之路,巨大的資本杠杠蘊藏著巨大風險,如果這一資本杠杠運作太長,一旦市場劇烈波動,未來的風險也將難以估計。
“縱觀安邦的崛起之路,與當年平安集團頗為類似。”業內一不愿具名人士認為,或許只需幾年,南平安北安邦的保險系銀行寡頭就會出現。
毛曉峰。
責編:ZB